中国财经报|广西南宁市邕宁区产业融合绘就乡
近年来,南宁市邕宁区财政局统筹运用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利用本地光照时间长、丘陵地带多的特点,探索“光伏+养殖”的产业融合模式,通过空间立体化、产权结构化、主体多元化、产业生态化,将财政投入转化为长效乡村资产,培育低碳产业链。
撬动长效增值。邕宁区财政局采用“所有权归集体、经营权交企业、收益权惠农户”的方式,在肉鸡、肉鸽、生猪三个“光伏+养殖”产业项目中投入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4691万元,专项支持养殖棚、光伏电站及智能设备等核心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光伏+养殖”产业融合,有效撬动社会资本运营,促进村集体固定资产增值。2025年上半年,邕宁区三个项目总产值3050万元。其中,肉鸡出栏量60万羽、产值1500万元;肉鸽出栏量20万羽、产值250万元;生猪出栏量6500头,产值1300万元,打造形成了“财政投资—村集体整合资产—企业经营增值—村民共享收益”的闭环模式。
释放空间潜力。采用“棚顶发电+棚下养殖”空间复用模式。邕宁区财政投入756.1万元衔接资金支持肉鸡、肉鸽、生猪养殖大棚屋顶安装光伏板,新增绿色能源生产功能。2024年下半年,三个“光伏+养殖”产业项目陆续启用发电,截至2025年6月,累计发电量总和122.38万度,累计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747.6吨。棚下养殖构建了“猪—沼—果”“鸽粪制肥”循环链条,将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增收降污,使土地综合利用率提升80%~100%。例如,那楼镇屯良村双层猪棚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年出栏肉猪5200头,产值975万元,远超单层养殖大棚等传统模式。
构建共富链条。邕宁区探索建立“政府主导、企业运营、村集体受益”的协同机制。通过定期召开村企联席会,合力破解土地流转、用水、排污等运营难题。同时,为村民开辟多元化的增收渠道:村民不仅有土地流转的租金收入,还能在企业务工领取工资,参与合作养殖分享收益,以及享受村集体资产的分红。项目建成后,产权归村集体所有。村集体将项目租赁给企业运营,企业则按合同约定支付租金和分红给村集体,持续壮大集体经济。企业积极赋能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和就业岗位。
截至目前,邕宁区肉鸡、肉鸽、生猪三个“光伏+养殖”产业项目共吸纳就业180人,其中原脱贫户占42%;2025年上半年,村集体收益达122.29万元,带动所在村农户稳定增收。
南宁市邕宁区人民政府主办南宁市邕宁区委宣传部承办网站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猜你喜欢
- 07-10AICoin重庆:12亿元金融“活水”
- 12-20AICoin中信银行:做好金融“五
- 05-22AICoin美联储的近忧与远虑
- 07-06AICoin每周股票复盘:新洁能(
- 06-23AICoin理财市场转型与资金存款
- 03-27AICoin美联储官员警告“重大危
- 06-11AICoin【环球财经】芝加哥农产
- 05-21AICoin新华网财经观察丨“护眼
- 05-16AICoin央行等四部门:加大对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