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Coin动态

俄乌冲突3年为何俄越打越富?俄罗斯:俄已是世

动态 2025-08-27 20:06

  

俄乌冲突3年为何俄越打越富?俄罗斯:俄已是世界第4大经济体

  俄乌冲突已经延续三年多,从2022年2月爆发至今,时间已经走到2025年8月。战争不但牵动俄乌两国,也让全球局势持续紧绷。原本许多人预期,西方大规模的经济制裁会让俄罗斯经济迅速,然而结果却出乎意料。俄罗斯官方甚至宣称,按购买力平价计算,他们的经济总量已经升至世界第四,紧追美中印之后。 按传统逻辑,打仗必然烧钱,再加上制裁封锁,经济应当每况愈下。但数据显示并非如此。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报告显示,2024年俄罗斯的GDP约为6.9万亿美元,2025年预计可达7.19万亿美元。这使得它在全球经济体排名中始终保持在前五左右,部分统计甚至超越日本与德国。 这种“逆势增长”要从俄罗斯的经济结构谈起。俄罗斯作为资源大国,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和粮食储备,这些都是全球市场的硬通货。在冲突爆发前,俄罗斯大量能源出口欧洲,管道直通德国,油轮源源不断驶往西欧,赚取了巨额外汇。

  2022年战争一开始,西方便迅速出手,切断部分金融渠道,并设置石油价格上限(每桶不超过60美元)。然而俄罗斯并未被彻底困住,而是迅速调整出口方向,转向东方寻找新的大客户。中国与印度迅速接盘,成为主要买家。到2023年,对华石油出口几乎翻倍,印度采购的天然气也增加三成。交易中大量采用人民币或卢布结算,从而绕开美元体系。2024年能源出口收入依然有1300亿美元,虽然低于2022年的高峰值,但依旧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在粮食方面,俄罗斯同样实力雄厚,是全球最大的小麦出口国。黑海平原出产量庞大,2024年出口量达到5000万吨,主要销往非洲和中东国家。这些地区对粮食的需求旺盛,加之全球通胀推高了价格,使得俄罗斯即便在战争期间,外汇收入也没有断流。 军工产业更是发挥了支撑作用。作为继承苏联遗产的军事工业体系,俄罗斯在坦克、导弹、防空系统等领域有着雄厚基础。战争爆发后,国内需求激增,军工厂几乎昼夜不停。2023年军火产量比上一年增长了50%。不仅满足了前线需要,还继续出口创汇。印度依旧是大客户,采购了多套S-400防空系统。2024年俄罗斯军火出口额达到150亿美元,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非洲和中东国家也依然采购,因为俄制武器价格低廉且结实耐用。这一产业不仅赚取外汇,还带动了就业和上下游产业链。

  就业数据印证了这一点。俄罗斯失业率从2022年的4.5%降至2024年的3%左右,大量军工企业扩招。与此同时,政府扩大财政投入,2023年国防开支占GDP的6%,2024年进一步提升至8%。这些资金流向工厂、工人薪资与原料采购,在短期内大幅推高了经济增长率。根据IMF统计,2023年俄罗斯经济增长3.6%,2024年增长2.6%,超过了多数欧洲国家。 至于西方制裁,虽然力度空前,但效果未达预期。自2022年起,西方冻结了3000亿美元俄海外资产,并限制高科技进口。然而俄罗斯利用“平行进口”渠道,从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国绕道获取芯片与零件。同时,国内替代产业也快速崛起。汽车市场大量由中国品牌接手,电子产品则加快本地组装。央行在2022年果断将利率提至20%,成功稳住汇率。卢布一度暴跌至1美元兑150卢布,但后来逐步回升至90左右。

  与此同时,东方市场弥补了西方的缺口。2024年中国对俄出口增加20%,主要涵盖汽车、机械与手机。印度则更多作为能源买家,出口商品有限。整体而言,全球并非铁板一块,制裁联盟之外的国家依旧与俄罗斯维持贸易往来,这让俄罗斯经济免于致命打击。 不过,这种增长模式代价不小。首先是人力损失严重,年轻劳动力在战场上大量消耗。缺口推高了工资水平,也导致通胀居高不下。2024年通胀率达到8%,央行不得不频繁加息。2025年国际油价跌至70美元一桶,俄罗斯的财政收入随之缩水,当年预算赤字预计占GDP的2.5%,创下三十年来新高。经济增速也明显放缓,预计2025年仅有1.5%。 俄罗斯的增长主要靠军工与资源拉动,属于“畸形繁荣”。消费品供给不足,超市进口货价格昂贵,民生压力沉重。企业投资意愿低迷,外资几乎撤离殆尽。技术落后问题逐渐显现,高科技禁运让航空、计算机等产业更新缓慢。

  支撑俄罗斯扛住冲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经济体系本就高度集中,国家对能源与军工有强控制力。普京自2000年起强化国企力量,使得政府能在危机中直接调配资源。然而这种体制虽能渡过难关,却难以促进创新,长远看存在隐患。 中印对俄贸易在短期内提供了缓冲,2024年双边贸易额突破2000亿美元。但这种依赖带来新的风险:若油价下跌或发生贸易摩擦,俄罗斯将陷入困境。更何况远距离运输与复杂结算也增加了成本。 进入2025年,情况开始出现拐点。油气收入下滑,西方加大限价执行,俄罗斯所谓的“影子船队”遭到更多监控。预算赤字扩大,政府只能发行债券或印钞填补,通胀隐忧加剧。经济结构依然严重依赖能源,预算三成来自石油,价格一旦波动,整体经济随之摇摆。 军工投资虽推动就业与短期增长,但同时压缩了教育、医疗等民生投入。年轻劳动力或奔赴前线,或选择移民,人口老龄化问题更趋严峻。IMF已警告,若冲突不结束,2025年之后俄罗斯经济增速可能跌至1%以下。 俄罗斯自己也明白,战争经济不是长久之计。表面上宣传“经济强韧”,但内部更希望寻求和谈,恢复与欧洲的贸易关系。东方市场虽能消化部分能源,但条件苛刻,价格压低,盈利有限。 整体来看,这种“越打越富”的现象只是表象。三年冲突,俄罗斯经济没有如预期般崩塌,但内部伤痕累累。它依靠资源出口、军工拉动与东方贸易撑起局面,却牺牲了长期发展的根基。未来能否持续,还要取决于油价走势、制裁力度以及是否能通过谈判结束战争。对普通俄罗斯人而言,工资虽有上涨,但高物价吞噬了收益,生活压力并未减轻。正如许多经济学家所指出的,这种模式难以为继,最终不得不走向调整。俄罗斯的经历再次说明,资源型国家韧性虽强,但战争的代价,终究无法掩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上一篇:美联储降息预期升温 龙头商品有望借势上涨

下一篇:日本债市犹如“价值陷阱”外国投资者深陷其中

猜你喜欢